互助社区

服务简报第十一期

刊号:【201804】 来源:smemall 阅读次数:1,471 发布时间:Jan 5, 2019 2:31:48 PM 分享到:

平台服务

2018年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11月27-28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共同主办的2018年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深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如桂,泰国工业部副部长松猜·哈恩希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来自APEC成员体及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产、学、研专家、企业家及各界代表,以及国内各地区、深圳市有关部门、企业家代表共约800人出席论坛。

本次中小企业工商论坛设置一个主论坛、两大平行论坛和三项交流活动开展。主论坛围绕“把握•时代机遇”、“领航•时代发展”两大主题分别开展主旨演讲及互动对话;平行论坛围绕“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营造国际一流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和“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成长性企业创新发展”话题展开交流;三项交流活动邀请创维、大疆、大族激光、迈瑞、云天励飞、哈瓦国际、平安壹账通、凯利集团等17家企业参与论坛展示洽谈,推进APEC成员经济体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

受组委会委托,本次论坛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联盟、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深圳市电子商会、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深圳市玩具行业协会、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中小企业促进会等深圳市各商协会积极参与论坛会务组对接,发动落实企业报名参加论坛。


深商联枢纽平台

《举办2018深圳高科技高成长、明日之星企业颁奖典礼》

10月11日,由德勤中国、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主办,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联盟承办的“2018深圳高科技高成长20强”、“深圳明日之星”颁奖典礼在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举办,并隆重公布获奖企业榜单。

荣登“深圳20强”三甲的得奖企业分别为深圳中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前海华夏智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在过去三年中表现出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869%、4,932%和2,470%。此外,为表彰深圳市当地表现优秀且极具潜力的初创企业,今年共有20家企业获选“深圳明日之星”。获选成为“深圳20强”和“深圳明日之星”的企业,将自动成为“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简称“中国50强”)和“中国明日之星”的候选企业,并在今年11月与全国其他入围企业角逐,跻身全国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之列。


LED窗口平台

《举办2018第二届中国(国际)Micro-LED显示高峰论坛》

 11月12日,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与应用联盟、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台湾显示器件产业联合总会和广东省Micro-LED微显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深圳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国际)Micro-LED显示高峰论坛”在中国深圳隆重召开。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郑有炓院士,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关子霄博士、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会长眭世荣、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顾问孙政民,北京大学关旭东教授,清华大学张百哲教授等嘉宾近500人出席了此次大会。


物联网窗口平台

《举办2018首届全球物联网产业大会》

 11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批准,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深圳市投资推广署、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深圳市蜂群产业服务集团承办的“2018首届全球物联网产业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大会旨在汇集各方菁英,合策群力,探讨如何建设人联网、物联网、价值联网的产业生态体系。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王立新,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贾兴东,深圳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会长刘志雄,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执行会长戴梅等领导和嘉宾应邀出席。大会吸引美国、英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代表,以及重庆、宁波、徐州等城市代表,华为、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代表1000多人参加。为聚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相关主体方优势,大会还成立了卫星物联网、新零售应用创新、智慧园区应用创新、消防物联网、环保物联网、智能康辅等六大产业联盟。


电子信息窗口平台

《组织企业参加2018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9月20日,深圳市电子商会受市经贸信息委委托,组织深圳企业参展团参加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全国首个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综合性展会——2018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深圳市电子商会组织大族激光、前海金融科技研究院等25家深圳电子信息及金融科研机构参展,参展面积500多平米。通过展会进一步推广深圳企业,展现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成果,为31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过万名嘉宾呈现深圳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新成果、新成绩,继续引领新时代科技竞争力。尤其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驱动力,建设国际一流大湾区。


新材料窗口平台

《举办2018CSIM智能制造发展高峰论坛》

 10月26日,在龙华区科技创新局的指导与支持下,由掌工知、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8CSIM智能制造未来发展高峰论坛”在龙华盛大开幕。活动汇聚了众多政府领导、知名学者及世界500强企业积极参与,围绕在智能制造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度的探索与交流。

大会还进行了“CSIM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联盟”揭牌仪式,联盟是基于全球资源的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服务平台。联盟通过前瞻性、战略性的思维及全球领域的资源整合,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全球产业生态链,在智能制造领域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钟表窗口平台

《举办第三届时间文化周大赛颁奖典礼》

 11月17日,在国家工信部及深圳市相关部门支持和指导下,由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主办,深圳市晶品会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时间文化周@china品牌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称大赛)在时间谷深圳市钟表产业聚集基地格雅科技大厦举行颁奖仪式。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新兴产业处副处长沈卓蕴,光明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建民,光明区文体教育局副局长/文体教育党委委员包小红,光明区马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张冬冬博士,光明区经济服务局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欧阳部长亲临颁奖典礼现场并致辞。

时间文化周大赛一直以来以“发轫于精微,执着于匠心”为主题,整合行业资源、并向国际化看齐,向日内瓦钟表大赛借鉴学习。大赛邀请到国内近40家品牌企业和 4家国外品牌参赛。


医疗器械窗口平台

《举办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过程软件确认培训班》

 10月12日,为帮助医疗器械相关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实施质量体系过程软件的确认,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举办了 “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过程软件确认培训班”。培训班特别邀请业内专家王路老师作授课,共有近90家企业,近150名学员参加。

根据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涉及的软件需要经过软件确认来保证其能够符合预期用途,从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产品的安全及有效性。王路老师从企业切实需求出发,详细讲解了各国法规及标准对用于质量体系的软件确认的要求和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软件确认的指南及标准,让学员们对质量体系软件确认中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和如何按照法规要求的对软件进行确认的方法。


机械窗口平台

《举办拥抱工业互联网开创制造业发展新思维技术峰会》

 10月11日,由深圳市光明区经济服务局指导,深圳市精匠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暨第四届深圳国际创客周光明区分会场活动之 “智创未来,互联互通—— 拥抱工业互联网,开创制造业发展新思维技术分享峰会”在机械协会大厦智能制造众创空间盛大开幕。

深圳市光明区经济服务局相关领导、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张耀华先生、浪潮集团副总裁孙立新先生、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蔺博先生、《宝安日报》、腾讯大粤网等政府机构、制造业、新闻界、创客人士120余人亲临现场,体验工业互联网开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思维。


电子装备窗口平台

《举办国地税合并、企业社保与个税的痛点主题讲座》

 11月2日下午14点,由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主办“国地税合并、企业社保与个税的痛点分析及风险防范和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深圳永鸿信税务师事务所甘维智所长、国家专家库税务专家李宝琴老师以及智胜知识产权专家苏超慧为企业带来相关主题的分享和解读。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秘书长刘勇先生出席并致欢迎辞,近80位中小企业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深圳永鸿信税务师事务所甘维智所长从社保与个税的痛点以及“金税三期”新系统下企业的涉税风险排查、防范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分享;国家专家库的税务专家李宝琴老师为参会代表们进行国地税合并的相关解读;智胜知识产权专家苏超慧老师为参会代表们解说了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从知识产权的概念、保护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讲解。


产业政策

《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解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圳市政府制定了《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并于12月4日正式印发。

五条举措

一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落实税收优惠、降低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缴费、加大工会费返还、降低用房用地成本、清理供电加价、整治“二房东”等方面为企业降负减成本。

二是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从扩大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推动小微企业还本续贷无缝对接、完善考核机制、加强民营企业发债支持等方面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三是建立长效平稳发展机制。在缓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工作基础上,扩大基金规模,将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加强民营企业重大危机及民营企业家市外纠纷应急协调处理。

四是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对民营企业实施梯度培育,加大对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的引进、培育和支持力度,支持百强企业符合产业导向的重大项目在我市投产落地,促进重点民营企业扎根深圳,推动民营企业上云。

五是优化政策执行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公平竞争权利,完善行政执法,加强企业信用修复,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民营企业历史问题,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

四个千亿

一是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贯彻落实我市《关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在降低税费、用地成本、用电成本、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等基础上,提出新增“三降一缓一返还”,即至2019年底阶段性降低企业医疗保险费率1个百分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降低工伤保险费率30%;亏损满1年的民营企业,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同意,可以申请缓交住房公积金;提高工会费对小微企业工会的返还比例,由60%提高到70%。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实现2018年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超过1000亿元。

二是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将“深圳市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由20亿元扩大到50亿元,覆盖对象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非法人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资金池资金对银行机构为我市上述经济主体放贷形成的不良贷款总体按30%的比例给予风险补偿,提高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容忍度,撬动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有效缓解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三是实现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用好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参照央行信用背书中债增模式,安排100亿发债增信资金,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增信资金支持,建立多方风险分担机制,增强投资者对担保债券的信心,降低民营企业债券发售难度和发行成本,推动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帮助我市更多民营企业通过发债融资。

四是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我市前不久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上市公司稳健发展的若干措施》,安排150亿元,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通过债权(100亿元)、股权(50亿元放大至200亿元规模的基金)两种方式缓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截至11月2日,共已决策为25家上市公司提供股权、债权流动性支持,为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纾困力度,《若干措施》提出由市政府安排一定资金出资引导,通过制定让利措施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总规模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重点用于解决我市优质民营上市企业大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优质上市公司流动性紧缺问题以及对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的救助或资金支持。

四个计划

一是百千万培育计划。我市民营企业量大面广,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有“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服务需求差异巨大,要切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必须细化政策,对不同群体的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扶持措施。为此,《若干措施》提出对民营企业实施梯度培育,第一,2018年完成“小升规”工业企业1000家,对首次升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第二,以市场化择优遴选机制为主,以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板企业、中小微基金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中小企业为基础,建立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库,3年内实现入库企业10000家,给予重点培育、优先扶持,力争培育出一批上市企业、领军骨干企业。第三,认定100家民营领军骨干企业,在用地和重大项目上给予保障,力争培育若干中国民营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

二是百强企业稳增长行动计划。本计划旨在把我市市、区百强企业符合产业导向的投资项目留在我市。及时了解掌握百强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根据其发展需求合理配置资源,给予优先保障,支持其符合产业导向的重大项目在我市投资扩产,为全市产业及工业投资增长提供支撑。

三是优质企业扎根行动计划。我市上市公司众多,但产业空间瓶颈十分突出。为此,《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建设上市企业总部大厦,并由各区政府优先通过牵头建设上市企业联合总部大厦等方式,解决辖区上市企业总部空间问题,一定时间内解决不了的,由市政府统筹协调解决,为包括上市企业在内的优质企业扎根我市留足空间。

四是中小微企业上云计划。按照工信部今年出台的《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的要求,积极推动我市中小微企业上云。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企业团购”,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争取到2020年实现上云企业达到10万家。

三个机制

一是建立民营企业重大危机预警救助机制。对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发性重大事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相关部门要及时介入,积极协调处理,帮助企业化解危机,努力维护企业正常经营。

二是建立我市民营企业家市外纠纷应急协调处理机制。近年,我市民营企业与外地企业或机构发生经济纠纷,被外地公检法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时有发生。《若干措施》提出完善协调处理机制,在不干预司法的前提下,对于市外执法机构对我市企业进行执法的,我市公安部门要建立备案协查制度,及时掌握情况,积极介入协调处理,保护本地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三是建立民营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服务机制。在遵守WTO等多边及双边贸易规则的前提下,建立企业海外涉及重大诉讼案件的报备制度和合规管理协调制度,引导民营企业构建合规管理体系。

两个平台

一是开通企业投诉受理平台。按照全面实施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对民营和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对在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资质标准等方面违规设置歧视性、排斥性、限制性条款的,按照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和投诉处理机制。针对不规范执法行为,通过投诉受理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维权渠道。

二是设立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政策落地难、信息不对称、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企业获得感不强。为此,本措施提出设立企业综合服务机构,集政策咨询解读、企业诉求疏解和代办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大对已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督查力度,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来源:深圳新闻网]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摘要: 

一、认真落实和完善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减税降负

(一)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税务机关要坚决贯彻依法征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落实减免税政策。对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民营企业与其他纳税人一律平等对待,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依法依规执行好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利息收入及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收入免征增值税等主要惠及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持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民营企业应享尽享。

(二)稳定社会保险费缴费方式。税务总局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等建议,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各级税务机关在社保费征管机制改革过程中,要确保缴费方式稳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合理编制体现减费要求的社保费收入预算,严格按照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负责征收。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缴费人以前年度欠费,一律不得自行组织开展集中清缴。

(三)积极研究提出减税政策建议。税务总局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的建议,统筹提出解决税制改革和推进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建议;要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对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政策进行完善。各省税务局要围绕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深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四)加强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运用纳税人学堂等载体,专门组织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辅导。对面上普遍适用的政策要进行系统辅导,对重要专项政策要进行专题辅导,对持续经营的民营企业要及时开展政策更新辅导,对新开办的民营企业要及时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充分适用。税务总局要持续做好税收政策文件清理和税收政策视频解读,动态编写、修订和发布《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及分类别的税收优惠指引,并在12366纳税服务平台开辟税收优惠政策专题栏目,帮助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纳税人熟悉掌握、用足用好相关优惠政策。

(五)强化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馈。税务总局和各省税务局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馈机制。各基层税务机关要充分发挥直接面对纳税人的优势,深入民营企业征询意见并及时反馈,特别是对操作性不强、获益面受限等政策,要积极研究提出简明易行好操作的改进完善建议。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营企业办税便利

(六)开展新一轮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结合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新机构 新服务 新形象”活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税务总局再组织开展新一轮针对民营企业的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深入民营企业广泛收集涉税诉求,听取意见建议并认真梳理分析,对反映较多的问题,统一出台措施进行解决,推动税收管理和服务朝着更贴近民营企业需求、更顺应民营企业关切的方向不断优化升级。

(七)精简压缩办税资料。进一步清理税务证明事项和精简涉税资料报送。2018年底前,税务总局再取消20项涉税证明事项。2019年,对民营企业等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资料再精简25%以上;简并优化增值税、消费税等纳税申报表,并推进实施增值税申报“一表集成”、消费税“一键申报”。

(八)拓宽一次办结事项。各级税务机关要持续更新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2018年底前,实现50%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2019年底前,实现70%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

(九)大幅简化办税程序。探索推行纳税申报“提醒纠错制”。在税务注销等环节推行“承诺制”容缺办理,凡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等纳税人,如相关资料不全,可在其作出承诺后,即时办理相关业务。简化税务注销办理流程,税务总局配合有关部门编制和公布统一的企业注销操作指南。

(十)继续压缩办税时间。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纳税时间标准,在上年度已较大幅度压缩的基础上,2018年再压缩10%以上,并持续推进为民营企业等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提速工作。2018年底前,实现无纸化出口退税申报覆盖所有地域和所有信用评级高、纳税记录良好的一类、二类出口企业,将审核办理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从目前13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十一)积极推进电子办税和多元化缴退库。整合各地面向纳税人的网上办税服务厅,2018年底前,推出实施全国范围规范统一的优化版电子税务局,实现界面标准统一、业务标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财务报表转换等关键创新事项统一的优化版电子税务局,进一步拓展“一网通办”的范围。丰富多元化缴退库方式,税务总局积极研究推动通过第三方非银行支付机构缴纳税费,为从事个体经营的民营纳税人办理缴款提供便利;尽快推进税收电子退库全联网、全覆盖,实现申报、证明办理、核准、退库等业务网上办理,提高资金退付和使用效率,增强民营企业等纳税人的资金流动性。加强税收信息系统整合优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办税服务质效。

(十二)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进一步落实好与11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税收协定,积极与主要投资地国家和地区开展税收协定谈签,通过税收协定帮助“走出去”民营企业降低在投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税收负担,提高税收争议解决质效,避免重复征税。充分运用好国际税收合作机制和平台,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税收合作长效机制建设,为民营企业扩大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提供有力支持。税务总局适时更新完善《“走出去”企业税收指引》,在目前已发布81份国别税收投资指南的基础上,2018年底前,再更新和发布20份左右,基本覆盖“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地区。各地税务机关要积极帮助“走出去”民营企业利用税收协定、国际税收合作机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用好委托境外研发费用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企业境外所得税综合抵免等政策,切实减轻税收负担。

三、积极开展精准帮扶,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十三)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会同工商联和协会商会等部门,进一步扩展税企双方沟通渠道和平台。要经常性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面对面征询民营企业意见,及时回应关切。税务总局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12366纳税服务平台等渠道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民营企业需求专项调查。

(十四)建立中小企业跨区域涉税诉求受理和解决机制。在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明确专门部门,组织专门力量,集中受理和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跨区域税收执法标准不统一、政策执行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十五)依法为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各级税务机关对生产经营困难、纳税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税收帮扶措施,并积极推动纳入地方政府的统筹安排中,帮助其实现更好发展。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民营企业,税务机关要通过依法办理税款延期缴纳等方式,积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十六)切实保障纳税人正常经营的发票需求。根据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合理确定增值税发票领用数量和最高开票限额,切实保障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发票,严禁在发票领用中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限制。进一步推行电子发票。持续扩大小规模纳税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范围。对民营企业增值税异常扣税凭证要依法依规进行认定和处理,除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情形外,不得停供发票。

(十七)深化“银税互动”助力民营企业便利融资。各级税务机关要联合银保监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银税互动”活动,并由“线下”向“线上”拓展,鼓励和推动银行依托纳税信用创新信贷产品,深化税务、银行信息互通,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十八)积极支持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各级税务机关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民营企业新兴经济增长点,大力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切实执行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无票免税”政策,落实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措施,积极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不断研究完善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要求的税收政策、管理和服务措施,助力民营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对就业的影响应高度重视。必须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培训服务,确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和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12月初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的重点举措。

一是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其中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加大返还力度。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鼓励各地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的担保支持,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

二是鼓励支持就业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可分别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和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鼓励各地加快建设重点群体创业孵化载体,支持就业压力较大地区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将就业见习补贴范围扩展至16-24岁失业青年。

三是积极实施培训。困难企业可组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不足部分,经所在地人社部门审核评估合格后,由就业补助资金予以适当支持。对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开展有政府补贴的培训,对其中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在培训期间再给予生活费补贴。将技术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由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调整至参保1年以上。

四是及时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帮扶。失业人员可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申请享受当地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及时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范围。

《意见》明确部门组织协调责任,开展促进就业专项活动。要切实抓好政策服务,及时向社会公布政策清单、申办流程等,建立实名制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同时,要指导企业等各方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来源:中国政府网]


产业资讯

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 深圳排名前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应对复杂形势的重要举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这是首份由国家级媒体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具有独立第三方编制和权威性的特点。

2018年12月12日下午3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举行《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发布仪式。


营商环境整体评价四大一线城市领先

发布会上公布了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十位城市榜单,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杭州、南京、西安;还公布了七个评价维度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榜单。评价结果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座一线城市营商环境总体水平居前,在综合排行榜中分别占据前四位。

在七个分维度评价榜单中,北京、上海、广州各有6项评价进入前十,深圳有5项评价进入前十。具体来看,在优良营商环境打造上,综合实力居前的核心城市在整体水平上领先,而其他城市则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展现特色。

[来源:环球网]


深圳积极构建全球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建设,近年来,把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纳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推动人力资源市场“三个一”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一部法规”。修订《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市场条例》,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政许可改为登记备案,通过“放权”构建最开放活跃的市场机制;

二是“一个平台”。全市建成了“一园四区、多点支撑”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成为“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的产业园,成为我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引才聚才的重要平台;

三是“一部政策”。出台实施首部人力资源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深圳市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财政资金投入、培育本土品牌、推动产业集聚、支持创业创新等八大方面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近3年来,深圳人力资源服务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机构数量年均增幅保持20%左右,产值年均增幅保持在40%左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来源:深圳商报]


消费——深圳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消费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商品贸易繁荣活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消费结构更加优化,转型升级态势明显,供给市场继续完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成为新常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

1.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消费市场,人们告别了商品短缺,告别了“票证经济”,消费市场由卖方市场逐渐转为买方市场,各类商品品种丰富,数量充足,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消零”)由1979年的1.13亿元提升到2017年的6016.19亿元,年均增长23.7%,人均社消零由1979年的348元提升到2017年的49099元。(见图1)

图1 1979-2017年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速

1979-1992年,深圳消费品市场商品短缺,社消零基数低,处于超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商品短缺,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票证经济”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198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和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开放,商品供应逐渐充足。社消零由1979年的1.13亿元提升到1992年的114.89亿元,年均增长42.7%。

1993-2012年,深圳消费品市场呈现排浪式消费特点,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消费热点比较集中,自行车、手表、彩电、手机和汽车等商品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消费热点。社消零由1993年的264.13亿元提升到2012年的4008.78亿元,年均增长16.6%。

2013-2017年,深圳消费品市场迎来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内,个性家电、创意日用品和私人定制等逐渐出现。社消零由2013年的4500.46亿元提升到2017年的6016.19亿元,年均增长8.1%。

2.多种经济类型商贸企业共同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加上深圳优越的地址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众多外资和私营商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打破了特区建立之初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垄断商贸流通市场的旧格局,多种经济类型企业共同快速发展。2017年,深圳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207家,其中内资企业6296家,占87.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26家,占8.6%;外商投资企业285家,占4.0%。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仅36家,占0.5%,比重显著下降;私营企业4645家,占64.5%,成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力量。

2017年,深圳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3530.68亿元,其中内资企业实现零售额2576.11亿元,占73.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零售额531.78亿元,占15.0%;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零售额422.79亿元,占12.0%;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0.2%。

3.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2012年10月,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准入门槛,为深圳市商贸流通业注入新生力量。根据《深圳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公布的数据,2013年深圳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84248家,有证照个体经营户188467家,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3661家,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8569家。经过几年培养,每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13-2017年深圳限额以上商贸法人企业分别为3881家、4058家、4363家、5542家和7207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已经成为深圳繁荣市场、保障商品供给、扩大内需、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2017年,限额以上商贸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3812.89亿元,占全市社消零的63.4%。(见图2)

图2 2013-2017年深圳市限额以上商贸法人数量

4.连锁门店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深圳零售业较早引入国际市场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从粗放式的单店经营向连锁商业转变。1984年,第一家港资连锁超市百佳超市进驻深圳,到了上世纪90年代,沃尔玛、麦当劳等全球著名跨国连锁超市、连锁快餐落户深圳。连锁企业依靠自有或非自有配送中心,统一采购和发送货物,减少中间环节和费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2017年,全市有82家零售业连锁总店,连锁门店有12750家,其中直营5319家,加盟7431家,年末从业人员数89502人,实现零售额974.49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法人27.6%;有40家住宿和餐饮业连锁总店,连锁门店有1647家,其中直营门店1637家,加盟门店10家,年末从业人员57194人,实现零售额103.91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法人36.8%。

5.“互联网+”助推消费动力转换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上支付不断完善,物流配套建设不断齐全,很多传统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网购成为热点。零售业通过将“互联网+”与实体店相结合,实现线上与线下渠道相融合打造强势的O2O电商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逐步加深。深圳网络零售额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2017年全市有176家零售业企业引入“互联网+”,比2014年多91家,实现网络零售额319.22亿元,占全市社消零5.3%,比2014年高4.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7.1%,拉动全市社消零增长2.1个百分点,比2014年高1.2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对社消零增长的拉动力不断提高,消费增长的动力在逐步转换。

6.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

(一)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比重下降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商品内部构成看,吃、穿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的占比在下降。2013-2017年,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占社消零比重分别为9.7%、10.0%、8.9%、9.3%和7.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占社消零比重分别为13.7%、15.2%、16.9%、16.0%和13.9%。深圳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从2013年的36.1%下降到2017年的30.0%,下降了6.1个百分点,反映了食物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在稳步下降,人们已有较多“闲钱”投向旅游、保健与文化娱乐等升级消费商品和服务。(见图3)

图3 2013-2017年深圳市恩格尔系数

(二)通讯器材类消费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40年,华强北从“土丘荒地”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获得“中国电子第一街”荣誉称号,拥有众多全国闻名的手机交易市场,远望数码城、明通数码城、赛博数码城和龙胜手机城等市场销售各式各样的手机和手机配件,是中国有名的手机集散地。华为、苹果、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均在深圳设立旗舰店或多家体验店,一部手机更新换代周期为一年左右,较短的更新换代周期助推深圳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213.74亿元,同比增长29.4%,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为5.8%,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三)小汽车限购抵挡不住居民购车热情

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深圳汽车保有量由1979年不到10辆发展到2017年的超过320万辆,平均每4人便拥有一辆汽车,汽车消费已成为拉动深圳社消零增长的重要商品。2017年,全市汽车实现零售额869.8亿元,比1998年增长139倍,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23.6%。2013-2017年,深圳汽车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7.3%、21.9%、-33.2%、12.4%和13.6%。2014年12月29日,深圳实施小汽车限购政策,受此影响,2015年汽车零售额出现下降,此后深圳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各居民小区、办公楼宇、商场、医院等单位逐步配备了新能源汽车基础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已经被消费者接受,2016年和2017年汽车零售额回归两位数增长。(见图4)

图4 2013-2017年深圳市汽车零售额及增速

(四)体验类消费快速增长

近年来,深圳居民消费由实物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文化娱乐、大众餐饮、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性、体验类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在餐饮消费方面,近年来深圳餐饮企业迅速抓住“互联网+”这一契机,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推出网上订餐,利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创新营销方式,促进餐饮业转型升级,形成高中低端互补、中西餐相互协调发展的格局。2017年餐饮收入680.91亿元,是1979年的8174倍,年均增长26.8%,比社消零年均增速高3.1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占社消零比重由1979年的7.4%提升至2017年的11.3%,外出就餐已成为居民常态化的消费选择。

在服务消费方面,2002年深圳第一家城市商业综合体开业,到如今城市商业综合体随处可见,为居民提供集购物、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场所。2017年深圳将32家城市商业综合体纳入统计,包含了深圳万象城、金光华广场、海岸城购物中心、欢乐海岸购物中心、益田假日广场等地标式综合体,实现服务营业额39.00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全市社消零高4.1个百分点,其中电影院票房6.6亿元,同比增长16.3%;KTV实现营业额0.43亿元,同比增长37.9%;教育培训实现营业额6.6亿元,同比增长24.1%;生活服务实现营业额1.1亿元,同比增长24.1%。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消费品市场活跃、销售畅旺,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党的十八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新业态继续快速增长,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为深圳消费品市场积蓄发展后劲,将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第二十届高交会硕果满满

11月18日下午,第二十届高交会媒体通报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高交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修友,市外宣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望喜等出席了通报会。据统计,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56.3万人次观众参观了大会,专业观众人气指数达到246,即平均每个展位每天接待246位专业观众。

据统计,本届高交会展会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共有3356家展商参展,展示的高新技术项目达11322项,涵盖了智能汽车、物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节能环保、AR/VR、互联网+、生物医药、大数据、无人系统、智慧城市、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平板和现代农业等领域。4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141个团组参展本届高交会。北京、上海、广东等32个省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台组团参展。27所知名高校精心组织众多科研成果进行展示。本届高交会顺应国际知名展会发展趋势,展期缩短了一天,受到各团组及展商的欢迎。同时,展期各项活动、参观人气依然保持良好势头。共举办各种高层次论坛、专业技术论坛、行业沙龙、技术会议等活动255场。

本届高交会的六大特点:

一是独角兽企业参展活跃。商汤、爱奇艺、柔宇、奥比中光、七牛云等独角兽企业,带来了最新的技术与产品。北京寒武纪、北京地平线、深鉴科技等国内三大AI芯片领军企业齐聚一堂,更有一大批准独角兽企业如云天励飞、思岚科技、图麟科技、星行科技等积极参展。

二是与实体经济结合度高。大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实体经济上广泛应用,如物联网、智能汽车、智能工厂、运动科技、大数据平台、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亮相高交会,行业风向标作用显著。

三是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跃。展示了一大批高精尖产品和技术,共有1746项新产品和585项新技术首次亮相,比去年增加近百项;80家企业举办了专门的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

四是创新创业热情高涨。本届高交会设立初创科技企业展和创客展,超过200个初创企业和海内外创客报名参展。在往年基础上,大会今年新增了项目配对洽谈会和项目融资路演会国际专场,会期共进行了500场次项目配对洽谈活动,有效促进了资本与产业的对接。

五是海外展商参展活跃。本届高交会,参展国家数和参展境外团组数均创历史新高。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参展热情高涨,智利、古巴、秘鲁等国均为首次参展。

六是2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本届高交会围绕20周年搭建的“时光长廊”、设立的“优秀创新产品展示区”等,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今年有望10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创新发展的刚需和国际贸易的标配,知识产权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交流的重要领域。

广东省、深圳市的知识产权保护均在全国领跑。今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显示,2017年,广东省在全国专利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广东省连续7年位居首位。而深圳专利综合实力排名位于广东省首位,2017年深圳每万名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9.78件(今年截至目前,这个数量已经超过93件),约为2017年全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9.8件)的9倍。深圳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排名第一。

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周家贵表示,深圳未来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强化资源配置,提高保护标准和保护效率;构建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接国家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业分析预警,组建专利联盟,实施专利导航,加强转化运营,从而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实施严格的产权保护。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方面也需要探索一条可行之路。2018年7月,深大成立了深圳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面向全校科研人员,提供专利情报分析、专利检索等专利信息服务。2016年、2017年,深圳大学连续两年国际PCT专利申请公开量全国高校排名第一;全球高校排名前20位。学校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更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技术转移累计收入超过2亿元。

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方面深大有何先进经验?该校科学技术部主任文振焜表示,深大通过创业短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等方式,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通过规范专利管理、制度及机构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专利运营等方式实现创新源头保护;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园、校企合作、产业研究院、创新发展基金等实现创新成果孵化,最后实现创新产品产业化。这意味着,深大已经实现了对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

[来源:深圳商报]


运行分析

深圳市统计指标——2018年10月


[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2018年1-10月深圳经济运行简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

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07.1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9.0%。从主要经济类型来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2.8%。从主要行业看,前十大行业有七个行业正增长,五个行业两位数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7%,汽车制造业增长17.2%,医药制造业增长24.1%。

1-10月,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5060.19亿元和4707.56亿元,分别增长12.4%和13.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1.2%和66.2%,同比分别提高1.5个和1.6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3%

1-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4%,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2%。按产业类别分,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7%。从主要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9.6%。从主要经济主体看,民间投资增长12.3%。

1-10月,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增长8.0%。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

1-10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9.56亿元,增长8.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4427.18亿元,增长7.9%;住宿和餐饮业592.38亿元,增长8.2%。

1-10月,商品销售总额26788.36亿元,增长10.0%。十大类商品销售有七大类正增长,特别是汽车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和日用品类较快增长,分别增长32.4%、17.8%、14.7%、13.5%和10.4%。

四、进出口总额增长11.4%

据海关统计,1-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24551.05亿元,增长11.4%。其中,出口总额13044.93亿元,下降0.4%;进口总额11506.12亿元,增长28.6%。

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7%

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9.56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23.45亿元,下降8.6%。

六、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3%和14.9%

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72873.69亿元,增长7.3%;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52280.93亿元,增长14.9%。

[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关于平台
平台简介
平台网络
招贤纳才
平台服务
服务定位
服务内容
服务方式
服务联盟
联盟介绍
联盟构成
加入联盟
联系我们
电话:0755-22662277
传真:0755-26614009
网站导航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